广寻优质信息源,兴趣阅读,并融到工作中去。以我所从事的债券行业研究为例,发现国外名校主页里,research上的working paper的内容,是研究的前沿阵地。
特别关注的是那些年纪轻轻却在名校拥有教职的人士,翻他们的在学校网络上的个人主页,大多有已经出版的paper与未出版的working paper,可以作为开拓研究视角的参考。
一上午筛选优质的稿件,并搭配组装,形成一个个的小专题。将老外的研究成果吸收,编译搬到国内来,以提供政策参考(吸睛),也是价值一桩。
于此同时,每天的例行功课,都一一完成,那么多的心理动机机制,loss-aversion对我最有用,昨天安装家具累了一天,回家堵车头晕,倒下睡觉之前,也不得不完成炼句、听力、阅读的计划。
因为加入30天打卡计划之前,要缴纳2000扇贝,而若是一天不打卡,则前功尽弃的同时,2000也没了,这两个方面的loss,随着计划内每天打卡的累加,使不打卡带来的损失是与日俱曾的。
可有意思的是,我加入了小组的排名机制,随着每一个计划的完成,将在700人的小组内的名次,有个相应增加的积分,以此提升组内的名次。
简言之:负向约束:前功尽弃+2000的“投名状”;正向激励:完成之后的名次提升+返2500个扇贝……对我最为起效的是前者,真的是停不住、不敢停。
而在我200多天的打卡日子中,有3次忘记,每回都懊恼不已,并因恐惧着再次的懊恼记忆,以后每天都战战兢兢,生怕忘记。
想着利用这lose aversion的机制,用到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威力无穷。比如每天的简书的写作、微信公众号的贴文,其实可以认真琢磨,若能添加个打卡计划,组个写作的支付宝群:预交押金+完成奖励,或许就能打鸡血式地去将自己的思考与践行,固化、梳理成写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