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接单的黑客

联系黑客,怎么找黑客,黑客怎么找,黑客接单,破解系统

为什么奥运会取消竞走(2020奥运会为什么会取消)

作者 | 希希哥

编辑 | 孟热热

本文为 新闻传播考研真题与真相原创作品,转载请授权

2018新传考研QQ二群全新开放:612310070

离2018考研还剩245天

  媒介事件专题

为什么奥运会取消竞走(2020奥运会为什么会取消)

今天,希希哥就来和你们聊聊“媒介事件”。

“媒介事件”是考研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经常出现在名词解释、简答题中,例如:简述戴扬与卡茨关于电视新闻传播的“媒介事件”现象。(2015年人大新闻传播史论,简答)

去年在千岛湖暑假班期间,当时正是里约奥运会盛大开幕,全世界的瞩目再次将这个话题推向我们的眼前。如果大家看过我当年的考研经验贴,就会知道我是一个喜欢押题并且押中率很大的人,当时我就在微博上预测了这个考点——

  

结果,2017年考研试卷上,“媒介事件”炸了——

媒介事件(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名词解释)

媒介事件的特征(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MJC,简答题)

什么是媒介事件?奥运会算媒介事件吗?傅园慧这事算媒介事件吗?(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MJC,面试题)

媒介事件(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MJC,名词解释)

媒介事件(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传播学,名词解释)

……

为什么奥运会取消竞走(2020奥运会为什么会取消)

这件事说明了什么?我觉得,至少我们要注意三个问题:

第一,热点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开辟周日专栏为你们写热点分析和命题角度。

第二,真题很重要,如果你做过人大2015年的这道题,那么2017年考的这些题都是小菜一碟。

第三,不要仅限于自己学校的真题,重复率恐怕只有0~5%,我的建议是多看看人大、中传等“引领型”学校的真题,去关注一下同类型风格学校的真题。比如,我个人认为,浙传、暨大、苏大的题目就和中传很相似。

言归正传,我们来梳理一下“媒介事件”专题吧。

  “媒介事件”的意义演变

从2008年北京奧运会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再到2014年的巴西世界杯,媒体展现了一场又一场的媒体与全民的狂欢盛宴。2012年伦敦奥运会举办之时,媒体的传播就跨越了传统媒体独掌天下的局面,成为社交媒体的奥运会,2014年的世界杯更是如此,传统媒体聚焦深度,社交媒体动态直播,门户网站迅速聚合,搜索引擎展开在线猜测,微博微信全民刷屏……2016年8月6日,里约奥运会盛大开幕,更是引发全世界的关注。

此上诸多案例都属于非常典型的 "媒介事件",它符合 "媒介事件" 最传统的定义和基本特点:蓄意安排和集中报道。

但在今天,"媒介事件"的意义发生了变化,自从2003年孙志刚事件至今,"媒介事件" 就一直持续不断并成为重要的“网络传播现象”、“群体性网络事件"、“网络热点话题”的代名词。

因此,在今天学术研究成果的表述中,网上所有一切能够形成一定影响力的事件几乎都可以看作媒介事件的一种类型,如早期的孙志刚事件,表叔杨达才事件,2014年的 "浑水泡面"事件,郭美美"起底"事件,产妇死亡事件,2015年的"被打女司机"事件、"优衣库事件"等都超出了"媒介事件"最为原始的意义,带有"一切网民集中关注的事件均为媒介事件"的意味。

我为什么想强调这个演变?

其实“媒介事件”这个新的意义在学术上并未准确提出,但是我们放到今天的传播环境下,这是一个不得不引起重视的一个关系。今年中传有位宝宝面试就被老师问到了这道题:什么是媒介事件?奥运会算媒介事件吗?傅园慧这事算媒介事件吗?(当时他就被问傻了)

奥运会从传统的定义上来说,的确是属于“媒介事件”,它是经过某组织规划并执行,有媒体参与的并向受众传播的具有特定历史价值的事件。这个是没有争议的。

那么傅园慧这事算媒介事件吗?从传统的定义上来说,它没有经过“组织策划”,因此不满足“媒介事件”的形成条件;但是从“媒介事件”扩大的意义上来看,它又是属于“网民集中关注的事件”,因此算媒介事件。所以,面试时要想答好这道题,要对“媒介事件”的意义演变有精准的理解。

戴扬与卡茨:媒介事件

“媒介事件”最早在1992年由戴扬和卡茨提出,两位学者在《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中将“媒介事件”定义为“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

戴扬和卡茨分析了三种主要类型的媒介事件:竞赛、征服、加冕,他们当时关注的对象,不是所有的重大事件,而是被电视直播的、“带有明确展演性特征并遵循特定规则”的事件,其理论趣向,不是描述形形色色的日常新闻表象,而是探究媒介事件在“建构或重构‘我们’”这一社会认同中所体现的规律性特征。也就是说,这三种类型虽然表征不同,却遵循着同样的特定规则,都是具有展演特征、由事件组织者和电视台合作、通过仪式化符号的建构和传播以期达成共识性历史记忆的“仪式性传播”。

“媒介事件”对于受众来说,有三个特点:第一,突破空间界限,使观众直接参与到事件进程中;第二,打破时间限制,让受众以改变日常生活规律为代价,投入“表演”的收看当中;第三,由于媒介经过了某“组织”策划并有电视参与,使得媒介事件在转播之前就产生了相当的“知名度”。

2007年,戴扬和卡茨对“媒介事件”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冲突、幻想破灭、脱轨”三种类型。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标志着传统媒介事件“不再独霸天下,而要和其他事件共存于同一媒介空间中”。

举个例子阐释戴扬与卡茨的“媒介事件”

答题方法:写这种单个理论分析的时候,一定要紧扣这个理论的基本要求来写。什么是基本要求?就是形成这个理论的几个要素,比如“媒介事件”,一个事件能够满足“媒介事件”的条件有4个:某组织(政府、团体等)规划;仪式感;有媒体参与;有特定历史价值。那么,分析就可以从这4点来分析。

【参考答案】

莫言获奖作为一种“加冕”型的媒介事件由组织机构组织运作,经由中央电视台等大型媒体报道,具有权威性和典型性,在进入媒体之前就有一定的影响力。

作为媒介事件,莫言获奖具有很强的仪式感,公众获取莫言获奖信息的过程就是公众获得身份认同,获得对事件传播积极参与的过程。

并且,新旧媒体共同发挥作用交互设置议题,央视、《人民日报》等传统媒体持续报道、密集关注,积极设置议题;央视新闻、人民网等网络直播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提高公众的高关注度。

最后,莫言获奖作为媒介事件,有其反常性和显著性,土生土长的中国热获得诺贝尔奖往往作为一种“奇迹”、“零的突破”而存在,符合媒介事件的基本价值。

  以上就是本期内容,“媒介事件”依然是今年的考试重点,尤其是其意义演变,拿着小本本快记下吧。

  如果你想继续勾搭希希哥,欢迎加希希哥的工作微信号“拖鞋哥小助手”,有任何课程疑惑欢迎咨询,皮卡皮卡皮卡丘!

知识付费的时代,如果你觉得还不错,那就打赏点吧

【18考研】

  「新闻传播考研全程规划|择校|“套路”学长/学姐|“错误”示范|考研与斗地主|自我价值陷阱周计划|英语真题分析|英语怎么复习|给所有考研人|世界这么大,你该去看看|写给二战同学的一封信|专业课真题怎么用|关于记忆|新闻传播学考研快速入门|“学习”的秘密|考研英语」

【读书】

  「学校没定|六种阅读法|专业课复习|看书这件事|第一遍看专业书应该注意些什么|学做笔记|传播学论述题答题技巧|复习状态|节目策划|传统媒体转型|技术与媒介|不管你信不信,所有论述题的答法都可以用“妈,我交了个男朋友”来解释|新闻与历史|媒介伦理」

【学科】

  「新传学科解读|专硕和学硕区别|2015年新闻传播学专业考研院校排名|如何掌握一门新学科(上)|18集结号|新闻传播院校报考指南|89所新传考研院校的难度分析|有关新闻传播学考研的三个基本问题」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