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上传出多起因在微信群里聊天公安等部门处罚的消息。今天我们来总结剖析各种类型的聊天被处罚案例,通过这些具体案例,看看群内聊天被抓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地聊天。
群内聊天内容成违法证据
案例一:2016年9月4日晚,张强(化名)使用“本·拉登”头像在某微信群聊天时,一个网友说了句“看,大人物来了”。于是,张强就发了一句“跟我加入ISIS”。随后,北京市昌平区公安分局依法传唤了张强,以其涉嫌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罪将其抓获归案。2017年5月份,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9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
案例二:2017年9月4日,安徽阜阳界首市男子杨某因不满交警夜晚查酒驾,在一自己建立的微信群中发布“他们傻X吗,下雨还查?一群傻X穷这个样”等侮辱性言语。随后警方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寻衅滋事,给予杨某五日行政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的处罚。
案例三:此前,有多家PVC企业通过微信群交流信息,统一产品价格并在经营中予以实施,因而构成了价格垄断。因下游企业的举报,国家发改委对此进行调查,认定相关企业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截至2017年9月12日,已知因涉嫌PVC价格垄断被罚的上市公司,总罚金接近1亿元。
展开全文
涉案人员均因“好友”截图举报
这些聊天记录是如何被有关部门掌握的?其中有哪些奥秘?带着疑问,笔者向专业人士咨询,分析后发现,上述案件被查原因都是一样的:涉案人员均聊天记录被“群友”或者“好友”截图,并且举报给了有关部门。公安等部门根据聊天截图调查,确定涉案人员的违法行为。
我们还发现一点,为何这些案件都是发生在群聊天中?经过分析可以得出,这是因为微信群聊天的环境与个人聊天不同,群里参与聊天的“好友”众多,不止有朋友,还有一些是并不熟悉的人。这些人并不能保证不把聊天记录给别的人看,在群里聊天就相当于在公共场合说话,有人举报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群内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几个关键点:违法、被举报、调查个人设备、确定情况属实,当用户聊天涉及到以上全部项时才会受到处罚,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聊天记录是通过“好友”外泄成为证据的。
真相终于大白!但是,理论上,微信聊天记录是否有被监控的可能呢?
聊天记录不会被监控,用户需自觉维护聊天环境
专业人士表示,微信不会读取、存储微信聊天记录,聊天内容只保存在用户手机或者电脑上,这是业内常识。因此,从技术层面来看,微信群内的聊天记录是不可能被监控的。
此前,关于涉及聊天记录的案件,网上还流传着一张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2017年5月8日回复某法院的《调查函回函》图片(见下图,真假不详)。
在这份疑似腾讯的回函中写到:“我方未保存聊天记录,其仅保存在用户自己的手机或电脑等个人终端设备上,仅用户自己可查看,我方既无法也无权利查看。”这也再一次印证了微信不留存用户聊天记录的观点。
当然,在此也提醒大家,任何一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网络空间也不例外。无论使用任何互联网工具,大家都要保持自律,文明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