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接单的黑客

联系黑客,怎么找黑客,黑客怎么找,黑客接单,破解系统

尼奥到底是人还是程序(奥尼是真的吗)

|本文由毒舌电影原创(微信:dsmovie)

最近在我们这发生的种种。

总让Sir想到一个词——

自由。

当然,有些话不可说,有些话说了也会被熄灭。

所以,Sir今天想跟你们说一对,世界上最“自由”的导演。

听听他们的故事。

这对导演同时是维基百科最“讨厌”的组合之一。

因为过一段时间,就得修改他们的性别。

从兄弟,到姐弟,再到如今的——

姐妹。

沃卓斯基。

展开全文

左边是姐姐拉娜,右边是妹妹莉莉

右边是妹妹莉莉不久前,参加颁奖礼的照片。

也是她在今年3月,公开宣布变性后,首次亮相。

什么沃卓斯基兄弟,Let it be!

左边是弟弟安迪,右边是哥哥拉里

而——

就跟不能用兄弟,姐妹简单定义他们一样。

他们的职业生涯,也在天才与疯子这两个极端中不断游走。

本质上,沃卓斯基姐妹身体流着漫迷的血液。

他们先后从大学辍学——

因为觉得“老师看的书还不如我看的多”。

一起回老家,边当木工,边画漫画脚本。

1993年,他们被漫威网罗,在其旗下子厂Razorline推出漫画处女作《Ectokid》。

与此同时,两人开始自己尝试写剧本。

很快,天分被赏识。

1994年,他们的第二个剧本《刺客战场》,被华纳看中。

华纳找来史泰龙、安东尼奥·班德拉斯、朱利安·摩尔等一票大牌主演。

这本该是件高兴事。

但两兄弟(恩,当时还是兄弟)并不开心——

因为华纳把他们剧本里所有的潜台词、视觉隐喻,以及他们世界里存在着的,许多以不同法则运转的小型宇宙设定,删改得面目全非。

当电影在1995年制作出来后。

几乎成为另一部电影。

虽然当时还是新人的兄弟,想尽办法把自己的名字,不出现在工作人员名单(最终还是上了)。

但这个“教训”让他们学到一个道理——

决不能把自己的故事,交给不信任的人来拍。

尼奥到底是人还是程序(奥尼是真的吗)

所以,当《黑客帝国》剧本被制片人以一百万美金天价买下,但拒绝让这两个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子执导时。

他们死不退缩。

面对僵持的局面,兄弟俩选择曲线救国——

他们花600万美金,拍了一部女同性恋题材电影《惊世狂花》。

投石问路。

果然,这部片一上映就博得圈中人广泛喝彩,随后发行的录像带,也让片方赚得盘满钵满。

而就在忙《惊世狂花》同时,他们也没闲着。

沃卓斯基找来另外两位漫画家,共同完成了一本厚达600页的《黑客帝国》故事板。

把想法,一页页实现在一部超长精美漫画中。

没有人比他们更认真对待自己的故事。

正是看到这一点(当然也有《末路狂花》的成功),制片方终于下定决心,让兄弟执导。

整个过程花了三年。

而,《黑客帝国1》拍了180天。

这部电影的经典无需赘言。

简单来说——

最终全球票房4.6亿,赢得了四项奥斯卡。

外媒评价:

主人公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人性之外,毫无其他能力可依,却因根植其中的炫酷、超现代风格,令观众深深折服。

但让Sir和很大多数人记住的,是这句台词——

希望,只是人类的妄想,它既是人类最强大的力量,同时也是你们致命的弱点。

凭借《黑客帝国》一战成名,沃卓斯基并非从此扶摇直上。

因为他们想要拍的电影,均不符常理。

折磨是常态。

《云图》是另一部让他们心力交瘁的大片。

原著是两人在拍《V字仇杀队》时,娜塔莉·波特曼推荐的。

小说涉及6个故事、数百个场景,横跨上千年。

改编难度之大,难以想象。

连小说原作者大卫·米切尔都曾说——

这本小说是不可能被改编的。

为理清思路,她们把所有场景分类抄到小卡片上,整整数百张。

跟另一位导演汤姆·提克威一起挤在海边小屋里,每天对着几百张小卡片看了无数遍。

足足两个月后,才终于理出头绪。

除了剧本,钱也是问题。

影片估算下来,最便宜也要花掉1.05亿美元。

剧本被送到美国6个片厂,都被老板拒绝。

华纳甚至还搞了一套“计算模型”,证明《云图》不值得投资。

两人气坏了——

这TM又不是在买石油。

最后电影得以开拍,还是因为汤姆·汉克斯同意出演(其间汤姆·汉克斯的经纪人还夺命连环call要他罢演)——

但两位导演热血不灭——

不仅不要导演费,还赌上全部身家。

为了赚钱,电影始终以过去的电影为参考坐标。

所以,就像自然讨厌真空一样,体制也讨厌独创。

独创没法被经济方面评估。

她们绝不会为了讨好市场,放弃初衷。

你加入电影业是因为你爱电影,不是因为你爱钱。

虽然这部电影在票房上惨败——

上映时,也一片看不懂的声音。

但近年, 尤其是完整版出来后,评分已逐步攀高。

目前IMDb7.5,豆瓣8.0。

已故影评人罗杰·艾伯特就认为——

《云图》是有史以来最有野心的电影。可以看到导演实力质的飞跃,完全打破了传统叙事的连贯性。

难得的是,不仅在银幕上,银幕下,沃卓斯基们也忠实于自己的理念。

姐姐拉里是好莱坞第一个公开变性的导演。

据说早在2000年拍《黑客帝国》系列时,拉里就已开始接受变性手术。

但在2006年《V字仇杀队》最后,署名还是——

The Wachowski Brothers(沃卓斯基兄弟)

2008年《极速赛车手》公映后,拉里变性完成。

从2010年12月,媒体开始用“拉娜”称呼他。

但对此,拉娜本人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因此,更多人也只在一些道听途说中,打探他“变性”的种种内幕。

比如——

有传言称拉里在签署离婚文件时,把“拉里”写成了“拉娜”。

直到2012年6月,拉娜第一次以女性身份公开露面。

是在《云图》发布会上。

《云图》的片尾署名,也正式改为“Lana”(拉娜)。

此时,“弟弟”还是署名安迪

在此之后,谁也没想到——

弟弟也追随了姐姐的步伐。

今年3月8日,照片看起来一直很Man的安迪,也在芝加哥老牌LGBT报纸《Windy City Times》上,宣布变性成功。

改名莉莉·沃卓斯基。

还亲自发布了一篇长文,标题就是——

惊人消息——沃卓斯基兄弟变沃卓斯基姐妹!!!

她坦言——

是的,我是跨性别者。

而且没错,我已经变性了。

虽然长得五大三粗,莉莉以前也偶尔会流露出小公举的一面

他给自己取的女名“莉莉”,与《丹麦女孩》中的主角——画家莉莉·艾尔比名字相同。

这不是巧合。

莉莉·艾尔比是世界上最早有记录的变性人之一。

莉莉·艾尔比本人和“小雀斑”饰演的莉莉

姐妹两都是莉莉的粉丝。

“小雀斑”埃迪·雷德梅尼曾说,参演《木星上行》时,导演两人就经常跟他聊起莉莉·艾尔比的画,其中蕴含的女性元素,以及在那个时代所具有的非凡意义。

小雀斑还表示,自己后来在演出时,就是参考着拉娜来的

事实上,公开变性并不是妹妹莉莉的本意——

是被媒体逼的。

在传出变性新闻后,一年来,不少记者给她的经纪人发邮件,要她对此作出回应。

她始终选择沉默。

真正让她下定决心的,是一位记者的登门拜访。

有天晚上她正打算出去吃饭,被一位声称是英国《每日邮报》的记者堵在门口。

记者解释,自己绝对不是乱讲花边新闻的小报。

但正是这份报纸,曾经在2013年变性教师Lucy Meadows的报道中,给出了刻薄评价:

他不仅是生错了躯壳,还入错了行

它说,Lucy对儿童脆弱的天真“造成了破坏性的影响”。

文章发表三个月后,Lucy崩溃自杀。

她认为,与其被扭曲,不如自己站出来。

莉莉坦言,做个变性人不容易——

我们仍旧生活在一个对于性别观念是严格二元论的世界。

这就意味着,当你公开身份之后,就要承受全世界公开的敌意。

我将会继续做一个乐观主义者。

并且将以我的存在,作为另一个世界潜在性的证明。

而比起变性,与世皆知的是,多年来,这对姐妹一直抗拒传媒采访。

拍《黑客帝国》时,她们和华纳签合同——

明文表示,电影宣传期间,两人不会接受任何采访。

于是,从第一部,到第三部,整整4年,你别想找到一个公开采访。

在他们看来——

你采访过我后,会对电影有新的认识吗?

你们看电影就好,没必要看拍电影的人。

她们要说的,都在电影。

这种决不妥协的勇气,在作品隐隐若现。

在她们的电影中,你总会发现——

邪恶的力量通常压倒性的强大,对人类施加苦难。

而被压迫的人类,只有坚持信念,才能被不可预知的奇迹拯救。

处女作《惊世狂花》。

一对相爱的女人,与无处不在的男权压迫正面对决。

——你不想开枪打我的,我知道你不敢。

——你什么都不知道。

《黑客帝国》。

机器让人类永远昏迷,并在他们脑中,构建出一个叫“矩阵”的虚拟现实。

只有“救世主”尼奥带领着一小拨自由人,与程序“史密斯探员”对抗。

以人类团结的微光,抵抗机器控制的绝对黑暗。

所谓命运,就是指身不由己。

我不喜欢这种概念。

《V字仇杀队》。

人民在极权统治下,被政府洗脑监控,异议者和革命者被软禁、暗杀。

一个男人始终不肯屈服——

自由并非来自暴力,而是来自觉醒。

这张面具之下不止是肉体,这张面具之下是一种思想。

而思想,是子弹打不死的。

据说,这对姐妹最喜欢的电影之一,是雅克·塔蒂1967年的电影《玩乐时间》——

导演塔蒂为这部片,在巴黎郊外建了个小镇大小的片场。

《玩乐时间》剧照

现在,“身经百战”的两人已经看开了:

当你不停地经历某一个灾难时,这个灾难就不再那么吓人了。

接下来,这对姐妹将继续着手网飞的美剧《超感猎杀》第二季。

第一季豆瓣8.7分

这是一个发生在世界范围的,关于思维链接和灵魂猎杀的故事。

尼奥到底是人还是程序(奥尼是真的吗)

主题同样关于“反抗”和“自由”——

拉娜曾说,片中所有的人物,都是泛性恋(对任何性别皆能产生爱情和性欲的人)。

《超感1》里的这段话,Sir爱死了——

你看……爱不是什么让我们紧张的事情

也不是什么我们能设定好或能控制是事

爱情……就像艺术

一种没有任何规则,期望或限制

就闯进我们生活中的力量

还有

每次听到那句台词

就提醒我……爱情就像艺术

永远都得是自由的

每次听到这句台词。

都在提醒我。

岂止是爱情。

我们,都该是自由的。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