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接单的黑客

联系黑客,怎么找黑客,黑客怎么找,黑客接单,破解系统

大门朝南的四字匾额(大门朝东门匾最好的四个字)

《圆明园三百年祭》作者:王开玺 东方出版社

第三节 绮春园(摘自《圆明园三百年祭》)

绮春园位于圆明园的东南。康熙时,这里原是裕亲王福全的赐园,名叫萼辉园。雍正三年,又转赐给怡亲王胤祥,改名为交辉园。乾隆初年,乾隆帝又将此园转赐给大学士傅恒,改名为春和园。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十月奉旨,春和园改为绮春园。钦此”。第二年,此园正式归入御园,定名绮春园,(有学者认为绮春园应该是建成于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如周维泉:《圆明园的兴建及其造园艺术浅谈》,《圆明园》第一册,建筑出版社,第32页)。“遂开通门径,西达秀清邨,东接茜园,豁然贯通矣”,但当时的绮春园因“年久荒废,殿宇间有倾圮,湖泊亦多淤垫,丹剥落,基址湫湿”。嘉庆帝继位后,清廷“每岁修理一二处屏绝藻绘”,“花木遂其地产之茂蕃,溪山趁其天成之幽秀”,同时又将该园西部的成亲王永瑆的西爽村、庄敬和硕公主的含晖园,加以修缮和扩建,并入绮春园,使之规模初具,占地面积约为54公顷,成为清帝园居的主要园林之一。嘉庆帝在《绮春园记》中说,绮春园“园境较圆明园仅十分之三,而别有结构自然之妙趣,虽荆关大手笔,未能窥其津涯,而云林小景,亦颇有可观之道也”。(颙琰:《清仁宗御制文·二集》卷四,第20—21页,故宫博物院编:《故宫珍本丛刊》集部,第五百八十册,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第143页)。

绮春园宫门,位于该园的东南部,建成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因其比圆明园大宫门晚一个世纪,比长春园二宫门晚半个世纪,故此门又称“新宫门”。道光初年,东路的敷春堂、集禧堂一带经过改建后,作为奉养皇太后的地方。但该园西路各处,仍一直是道光、咸丰皇帝的园居范围。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修之时,绮春园曾拟改称万春园。现在人们从北京城区前往圆明园参观时,大多是从绮春园的南门,即新宫门入园。现在的绮春园宫门,是1986年在原址处重建的。

绮春园的规模比长春园略稍小一些,由大约十六七个大小不同的湖泊水面和陆堤岛屿等组合而成,山冈纵横蜿蜒,水系曲折回环,颇受嘉庆帝的赏识与喜爱,命名了“绮春园三十景”,后又陆续新成二十多景,悬挂匾额的园林建筑多达一百余座。也许是因为到了乾隆后期,特别是嘉庆、道光以后,清廷的国力大衰;也许是绮春园的功能定位仅是园居,因而更强调或注重起居环境的自然与舒适。因此,除了敷春堂景区之外,该园内其他景致的建筑规模与雄伟宏丽,多不能与圆明园四十景相比。

如前所述,绮春园是由多所小的赐园合并而成,不但各处相对独立,形状不太规则,而且总体布局也较为散乱无序,只有东南部的宫廷生活区呈现出明显的南北方向的中轴线建筑特点。然而,由于绮春园内有众多河道湖泊的连通,又使其被有机地连为一体,呈现出诸多风格不同园林集锦的色彩。绮春园大致可区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

展开全文

东路部分主要是宫廷区和凤麟洲等,其中较为主要的景区有:

1 新宫门

新宫门坐北朝南,位于绮春园东南角。新宫门面阔五楹,为卷棚歇山顶式,门檐下悬有乾隆帝御书“绮春园”三字匾额。宫门的两侧各建有朝房五间,宫门的正南方建有长约30米的大影壁,形成一个不大不小的门前广场。

2 迎晖殿

迎晖殿位于新宫门以北。进入新宫门,便是月牙河,河上建有一座汉白玉石桥,过桥后是一座规模略小于新宫门的穿堂门殿,也是面阔五楹。进入这穿堂门殿后,便是面阔五楹的宫殿。此殿在嘉庆朝前称为“勤政殿”,道光时改为“迎晖殿”,外檐悬有道光帝御书“迎晖殿”三字匾额。迎晖殿以北是后殿,面阔七楹,悬有嘉庆帝御书“中和堂”三字匾额。中和堂与迎晖殿的东西两侧有长廊相连,自道光朝以后,迎晖殿成为皇太后接受众臣及嫔妃朝贺的地方。

3 敷春堂

敷春堂位于中和堂以北,是宫廷区,同时也是绮春园内的最大的一组建筑群。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270米,大致可以分为东、中、西三组院落。

中路院落:首先是面阔三楹的宫门,由于这里是帝后的寝居内宫,故又称为内宫门。进入内宫门后,便是面阔五楹的穿堂宫殿,外檐悬有嘉庆帝御书“集禧堂”三字匾额。集禧堂以北,是面阔五楹的主殿敷春堂,故名。(1860年圆明园三园遭受焚掠,1873年同治帝欲重修其中部分建筑,为慈禧太后的颐养之所。据敷春堂的重建烫样来看,敷春堂拟改为四卷式的连体大殿,其名称亦拟改为天地一家春,其他庭院的建筑形式也有缩减改变。)敷春堂原来是清帝的寝宫,但是到了嘉庆、道光年间,清廷的国力日衰,原来的太后颐养之所畅春园已经衰败失修,于是道光帝便将敷春堂景区改为太后的居住颐养之地,“集禧堂”改称“颐寿轩”,“敷春堂”改称“永春堂”。敷春堂的后面是面阔五楹的两层楼阁,外檐悬有嘉庆帝御书“问月楼”三字匾额。

集禧堂的东、西两侧各建有穿堂房三间。敷春堂的东、西建有游廊,经此穿堂房或游廊,可以分别进入西部的花园和东部的居住之所。

西路院落:西路主要是花园式的建筑。最南面是一片种植林木的开阔地面,自南向北分别建有重檐三开间的淙玉轩、重檐四方形的镜绿亭、建于假山之上三开间的蔚藻堂蔚藻堂现为圆明园管理处所在地,不过,已改为面阔五间了。等等。

东路院落:东路主要是供级别稍低的太妃、太嫔们居住的地方,如西住所、东住所、西南住所、东南住所1860年英军焚毁圆明园时,道光帝的常嫔即因惊吓死于东南住所等。

4 凤麟洲

凤麟洲位于宫廷区以北的湖中,是由面积较大的西岛和较小的东岛组成,两岛之间有曲桥相连,占地面积约为3800平方米。

西岛的最南面是一座敞轩,面阔三楹,外檐悬有嘉庆帝御书“绣漪轩”三字匾额。向北,是一座面阔七楹的两卷正殿,前接五间抱厦,外檐悬有嘉庆帝“凤麟洲”凤麟洲为道教中的十大洲之一。据东方朔所撰《海内十洲记》记载,天下或海内共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生洲、流洲、凤麟洲、聚窟洲十洲,皆为“人迹所稀绝处”。其中的“凤麟洲在西海中央……四面有弱水绕之,鸿毛不浮,不可越也。洲上多凤麟,数万各为群”。东方朔:《海内十洲记》,《百子全书》下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226页。三字匾额,故名。凤麟洲的东面还有一个跨院,建有面阔三楹的两卷棚式的房屋。

东岛上建有一座小小的四合院,主房五间,悬“颐养天和”匾额,东、西配房各三间。

与凤麟洲隔水相望的北岸上建有一座重檐四方亭,名为浩然亭。

东路部分还有位于绮春园东南角的心镜轩等。

中路部分的主要景区有:

1 正觉寺

正觉寺位于绮春园正门,即新宫门的正西。正觉寺坐北朝南,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80米,占地面积约为13万平方米,是一独立完整的建筑群,但有后门与绮春园相连。其南山门直接面向街市,面阔三间,门上嵌刻乾隆帝御书汉、满、蒙、藏四种文字的“正觉寺”三字石匾。东、西两侧各有旁门,以供僧人平日进出。进入山门后,便是第一层院落,正殿是单檐歇顶、面阔五间的天王殿,供奉着弥勒佛神像。天王殿的东、西各开有小门,供僧人行走,殿前的东、西两侧分别建有钟楼和鼓楼。再向北,是第二层院落,这里是正觉寺的正殿,面阔七楹,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前有月台,后出抱厦三间。殿内供奉有用楠木雕刻的三世佛像,故此殿名为“三圣殿”,后抱厦内供奉着观世音菩萨。三圣殿的东西配殿各五间,其内供奉着“五方佛”,名为五佛殿。正觉寺的最北面是一座面阔七间的两层后罩楼,名叫“最上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圣殿与最上楼之间,建有一座重檐翘角八方亭,名为“文殊亭”,又称文殊阁。亭内的汉白玉须弥座上是用楠木雕刻的骑坐青狮的文殊菩萨,总高二丈有余。据说,这里的文殊菩萨像,是根据乾隆帝的相貌雕刻而成的。

圆明三园中虽有不少庙宇式的建筑,但其中并无寺院住持方丈及僧侣或喇嘛等专职人员居住其间。凡遇有需做佛事之时,或请道士、喇嘛诵经,或由太监充当僧人诵经。但正觉寺例外,正觉寺的三圣殿和最上楼的东、西两侧分别建有配房,供僧人们长期居住。

正觉寺是圆明三园中唯一幸免于1860年和1900年两次劫难,而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的景点,现已完成重建。

2 澄心堂

澄心堂原名“竹园”,位于正觉寺以西。澄心堂正殿,面阔五楹,为两卷棚式,南面出有抱厦三间,殿内陈设豪华精美,清帝与后妃等曾在此用膳。澄心堂的东、西两侧建有转角殿房,西殿外檐悬有“垂虹榭”三字匾额,东殿外檐悬有“绮旭轩”三字匾额。澄心堂正殿虽然是坐北朝南,但就整体布局来看,却好像是坐南朝北,因为在澄心堂北面的东、西两侧,还建有配殿各五间。

澄心堂东北的小岛上是面阔三间的敞厅“湛清轩”,澄心堂北面半岛上有面阔五楹两卷殿“云漪馆”等。

3 鉴碧亭

鉴碧亭位于正觉寺的东北方向,敷春堂景区中和堂以西的湖中小岛上。鉴碧亭为重檐四方大亭,面阔三楹,四面皆出有回廊,显得颇为大气稳重。1992年已在原址上予以重建。

4 天心水面

天心水面位于鉴碧亭以北,敷春堂以西的湖中小岛上。这里建有面阔五楹的殿室一座,前后各出抱厦三间。面南的外檐悬有“玩鹤亭”三字匾额,面北的外檐悬有“天心水面”四字匾额,故名。天心水面建筑已彻底毁坏,但一座与敷春堂所在陆地相连接的石拱残桥尚存,十分惹眼,引起众多参观游人的关注。这一石桥,既是绮春园内最明显的遗迹之一,同时又是圆明三园中200余座各式桥梁中唯一保留下来的一座残桥。

5 庄严法界

庄严法界位于天心水面以北,最上楼的西北,占地面积只有3200平方米。庄严法界是绮春园内的又一处寺庙式园林,其山门为双檐四方亭形式,门上悬有道光帝御书“庄严法界”四字匾额,故名。其主体建筑是两座大殿。前殿面阔五间,硬山顶式,殿上悬有“法光无量”四字匾额。后殿也是面阔五间,硬山顶式,殿上悬有“得大自在”四字匾额。

无论是山门,还是前殿、后殿,抑或是东跨院的房屋,殿顶均覆盖着黄色的琉璃瓦,这是庄严法界不同于圆明三园其他园林建筑的一个突出特色。在圆明三园中,全部建筑覆盖黄色琉璃瓦的景区,只有鸿慈永祜一处。另外,只有舍卫城内的中路建筑,方壶胜境、蓬岛瑶台的部分殿宇顶上,覆盖有绿剪边的黄色琉璃瓦。庄严法界幸免于1860年英法联军的劫难。

6 展诗应律

展诗应律位于庄严法界以北,占地面积约为8700平方米。展诗应律的主要建筑是坐北朝南、面阔五楹的正殿,外檐悬有“展诗应律”的四字匾额,这里是太后观戏的地方。展诗应律殿的对面,自然就是戏台了,戏台的外檐悬有“庆乐升平”四字匾额。戏台的南面紧紧连接着面阔五间的殿房,为演员们的扮戏之所。展诗应律殿的东、西两侧,均建有配殿三间,由曲廊将其与戏台相连。戏台的西侧,还建有一座面阔三楹的两层楼阁,内檐悬有“栖云阁”三字匾额,是太后眺望远景的好地方。戏台的东面,建筑有面阔三楹的益春轩、月风轩和面阔五楹后出三间抱厦的含碧斋等。

7 涵秋馆

涵秋馆位于展诗应律东北,凤麟洲以西,占地面积约为1万平方米。涵秋馆的主体建筑是南、北两座面阔七楹的大殿,南殿的外檐悬有嘉庆帝御书“涵秋馆”三字匾额,两殿之间由两座通道殿房连接,形成一座天井。天井内建有假山与喷泉。另外,在主体建筑的南北两面,还分散建有其他殿宇等。

在涵秋馆的东北处的土丘上,还建有“仙人承露台”,台上是一位铜铸的手托承露盘的仙人,寄托着清帝向往长生不老的精神企求。现在仙人承露台已在原址上重建。

8 生冬室

生冬室位于庄严法界以西,乾隆朝时名为“明善堂”,嘉庆朝扩建时改为生冬室。生冬室坐北朝南,呈东西狭长形状,略似扁长的“山”字。正殿生冬室面阔七楹,东西两侧建有转角形的套殿、配房。正殿前出抱厦三间,后出抱厦五间,殿室内有一小戏台,供太后人等娱乐消遣。生冬室的东西两侧还各有十数间与之相连的房宇,东侧有益丰轩、菡茵榭、含韵等,西侧有对溪山、静虚榭、致爽轩等。

与生冬室隔小湖相对的南岸,建有一座面阔三楹的敞厅,名叫“卧云轩”。

9 春泽斋

春泽斋位于生冬室以北,展诗应律以西。春泽斋主要由三组坐北朝南的院落组成。

中间院落为南北两进,最南面是一座临水建筑的敞殿,面阔三楹,前面出有抱厦三间,名为水心榭,所挂匾额为“苹香沜”。向北是第一进小院落,西面是三间配房,东面是一座四方亭。进一小门为第二进院落,正殿面阔五楹,外檐悬有嘉庆帝御书“畅惠轩”三字匾额。

西面院落的最南面,也是临水而建的三楹敞厅,但无抱厦,外檐悬有嘉庆帝御书“澄心榭”三字匾额。院落的北面是正殿,面阔七楹,前出抱厦三间,后出抱厦五间,外檐悬有嘉庆帝御书“春泽斋”三字匾额,故名。春泽斋的西面还有个小跨院。

东面院落亦为南北两进,第二进院落的门殿,面阔三楹,名为“苔香室”,外檐悬有“惠圃”两字匾额。进门后,北面是正殿,面阔五楹,外檐悬有嘉庆帝御书“茂悦精舍”四字匾额。正殿的西侧建有配殿三间,东侧建有一座十字亭,名为“赏心亭”,由游廊将其与正殿、门殿连为一体。

10 四宜书屋

四宜书屋位于生冬室西南,与圆明园内的“四宜书屋”同名。四宜书屋的主体建筑为严整的对称中轴线布局。最南面是由围墙和宫门等围成的广场,广场的最南面是一座六方形的亭子,名叫“夕霏榭”。正门面阔三楹,外檐悬有“四宜书屋”四字匾额,故名。入门后,是一座垂花门,再向里则是面阔五楹的前殿,东西两侧各建有配殿三间,由游廊将前殿、东西配殿和垂花门连为院中院。再向北则是后殿,也是面阔五楹。四宜书屋的东、西分别建有跨院,其建筑形式基本相同。

清帝在绮春园内建有反映或适应春、夏、秋、冬四个节气特点的四处建筑景点,分别是“敷春堂”(有学者认为绮春园内反映春、夏、秋、冬四个节气特点的四处建筑景点,应该分别是“春泽斋”“清夏斋”“涵秋馆”“生冬室”,此说未见其所根据,似有不妥。嘉庆帝所作《绮春园记》记载说:“北即敷春堂,春者仁也,物之生也,上天敷春而生庶物……西为清夏斋,殿宇宏敞……后湖东偏即涵秋馆……别有虚榭回廊,板桥曲沼可达生冬室,因以室内名。夫贞下起元,一阳来复,万物始生,皆基于冬也……故堂、斋、馆、室,以春、夏、秋、冬命名之。”(颙琰:《清仁宗御制文·二集》卷四,第21—22页,故宫博物院编:《故宫珍本丛刊》集部,第五百八十册,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第143—144页)故此,应以敷春堂代替春泽斋,否则,即是“斋、斋、馆、室”,而不是以“堂、斋、馆、室”,“以春、夏、秋、冬命名之”了。而且,这四处的斋馆室名,皆是将四季的春、夏、秋、冬置于三个字的中间,非常的统一规范,而以春泽斋代替敷春堂,其名称也不统一规范了。)“清夏斋”“涵秋馆”“生冬室”,但清帝似乎并不以此为满足,因此又建筑了这一“四宜书屋”。四宜书屋为春夏秋冬四季皆宜之意。嘉庆帝曾作诗称赞此处说:“春夏秋冬各擅奇,平皋书屋四时宜。”

11 喜雨山房

喜雨山房位于春泽斋以北。喜雨山房在乾隆时称为“乐水山房”,后嘉庆帝改为今名。正殿面阔五楹,南出廊厦,北出三间抱厦,外檐悬有嘉庆帝御书“喜雨山房”四字匾额。

12烟雨楼

烟雨楼位于喜雨山房以北的小岛上,邻近绮春园北墙。此楼是1810年仿照浙江嘉兴烟雨楼而新添增建的,是一座面阔五楹的两层阁楼,前面出有抱厦三楹,外檐悬有“烟雨楼”三字匾额。在烟雨楼以东,春泽斋以北,还建有会心处、松风箩月、眺吟楼等。

西路部分的主要景区有:

1 惠济祠与河神庙

惠济祠与河神庙位于绮春园的东南角。这里并排建有两组坐北朝南的四合院。东边的院落是惠济祠,山门三间,进门后是主殿,也面阔三间,外檐悬有嘉庆帝御书“宅神天沼”四字匾额,供奉的是清江浦惠济祠中的天后。西边的院落是河神庙,山门三间,进门后是主殿,也是面阔三间,但两侧各建有耳房一间,供奉着淮渎之神和金脸龙王等。惠济祠与河神庙的山门前各树立着两根旗杆,周围植有数百株黄柏。西面和北面还有一些殿宇亭榭等建筑。在1860年的英法联军劫难中,这两处均得以幸免,保存完整,此后清廷一直进行着二月初九和八月初四的春秋大祭。

2 畅和堂

畅和堂位于惠济祠与河神庙以北偏西,澄心堂西南,四面环水。正门面阔三楹,外檐悬有嘉庆帝御书“壶天小境”四字匾额,门前的西面是一座四角凉亭,东面是一座转角房,名为“菊圃山庄”。进入正门后,便是一座两卷悬山式面阔五楹的主殿,外檐悬有嘉庆帝御书“畅和堂”三字匾额。畅和堂的东、西两侧各建有配房三间,东配房名为“槐荫轩”,西配房名为“漪翠轩”。

3 绿满轩

绿满轩位于畅和堂以北,澄心堂以西偏北,也是四面环水,与畅和堂隔水相对。绿满轩的占地面积较畅和堂要小,主要由三座建筑组成:一是坐北朝南的三间敞厅,外檐悬有“皎镜涵空”四字匾额;二是皎镜涵空殿西北方的连体单檐双亭,名叫“袭矩亭”;三是皎镜涵空殿西南方的转角殿,共计五间,是这里的主殿,名叫“绿满轩”。

绮春园内的许多景区景点,如天心水面、庄严法界、展诗应律、涵秋馆、生冬室、春泽斋等处,地上遗迹固已荡然无存,是否还存在地下基址,目前笔者尚不知晓。但是,畅和堂与绿满轩等处的废址,在20世纪60年代已被北京大学的师生彻底平毁为农田,不但地面上已无任何遗迹可寻,且地下的历史基址也已彻底无存了。

4 招凉榭

大门朝南的四字匾额(大门朝东门匾最好的四个字)

招凉榭位于绿满轩西北,建于四面环水的小岛上。招凉榭为坐北朝南、面阔五楹的敞厅,内檐悬有嘉庆帝御书“招凉榭”三字匾额,此处为清帝陪同太后、太妃观赏荷花之处。乾隆帝有《戏题招凉榭》诗云:“突兀千林山寂寥,坐来谡听落崖飙。偶然题句还呵冻,榭号招凉懒更招。”弘历:《清高宗御制诗·三集》卷八,第21页,故宫博物院编:《故宫珍本丛刊》集部,第五百五十五册,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第340页。

5 含晖楼

含晖楼位于招凉榭东北,四宜书屋以西偏北。这里原是庄敬和硕公主的赐居之所,名为含晖园。1811年(嘉庆十六年),庄敬和硕公主病逝后,清廷将此园划入绮春园,改为现名。含晖楼坐北朝南,是一座面阔七楹的两层楼阁,前面有月台,东、西两侧完全对称着各建有配殿两座,皆是面阔五楹,呈东西狭长的形状。含晖楼后院的东、西两侧建有配殿,正北还建有一座面阔五楹的敞厅,名为含英论道。

6 清夏斋与延寿寺

清夏斋与廷寿寺位于含晖楼东北,喜雨山房的西南。

大门朝南的四字匾额(大门朝东门匾最好的四个字)

清夏斋与延寿寺一带,原为乾隆帝第十一子成亲王永瑆的赐园,名为西爽村。嘉庆帝继位后,将罪臣和珅的府邸转赐给成亲王,遂将西爽村收回划入绮春园御园,并加以修建、增建。清夏斋为一长方形院落,院门为三开间的殿房,开在西墙,上悬“悦心园”三字匾额。院内的南部是一个池塘,放养金鱼,西南角建有一座四方单檐流杯亭,(流杯亭内原汉白玉基座,于20世纪40年代被移至北京大学校内。现已移回至长春园远瀛观的东北)。檐下悬有“寄情咸畅”四字匾额。池塘北岸建有正殿,面阔七楹,歇山顶式,前有月台,外楹悬有嘉庆帝御书“清夏斋”三字匾额,故名。清夏斋的东面并排建有一座重檐四方的十字亭,外檐悬有嘉庆帝御书“天临海镜”四字匾额,另有游廊西与清夏斋,东与延寿寺相连。同治十二年(1873年)清夏斋又改名为清夏堂。

清夏斋的北面还建有一座面阔七楹的后殿,为两卷悬山式,有三间穿堂殿将其与清夏斋连为一座“工”字形的宫殿。后殿的东面建有套殿,又有面阔三楹的“镜虹馆”南与十字方亭相对。

与清夏斋仅一墙之隔的东面便是延寿寺。延寿寺原名“双寿寺”,嘉庆时改为今名。延寿寺的山门面南而开,面阔三楹,进入山门即是前殿,面阔三楹,外楹悬有“吉祥云海”四字匾额。东、西两侧分别建有配殿,穿过西配殿即是清夏斋的十字亭。吉祥云海殿独立于庭院正中,并无其他耳房、套房、游廊或花墙等连接,这在圆明三园的众多景点中较为少见。最北面是后殿,面阔五楹,东、西各有耳房一间,后殿的内檐悬有“妙观察智”匾额,供奉观音菩萨。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