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接单的黑客

联系黑客,怎么找黑客,黑客怎么找,黑客接单,破解系统

黄良财(黄良财击剑比赛视频)

二沙岛的第一座楼房——“渔庐”

一号足球场

展开全文

国画大师高奇峰的故居“天风楼”

“文物”跳水台

带你走进广东体育“圣地”

■ 本专题摄影 广州日报记者 廖艺

■ 本专题撰文 广州日报记者 许蓓 周婉琪

已近百年!从当日的颐养园到今天的二沙体育训练中心,位于广州二沙岛最西端的地界,始终是一块“养在深闺人未识”、充满神秘感的“圣地”。

黄良财(黄良财击剑比赛视频)

二沙体育训练中心是广东省级体育训练基地,1954年为备战第16届夏季奥运会,由当时的国家体委投资兴建,195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从此,这块土地就成为广东体育乃至全国体育界的“圣地”。这里走出了我国第一个世界纪录创造者陈镜开、我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我国第一个打破游泳项目世界纪录者戚烈云等众多中国体育的代表性人物。

今年8月8日,二沙体育训练中心在建成后近60年来首次打开“象牙塔”之门,开放给市民参观。当日进入人称“二沙头”的训练中心者,几乎都是以“朝圣”的心情前往参观的。中心还派出孙淑伟、罗玉通两位“二沙头”出身的奥运冠军作为导游,引领参观者一探这处充满文化底蕴的神秘之地,展示中国体育“地标”。二沙体育训练中心目前仍在探索如何适度向普通市民开放,一方面响应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政策要求,在不影响职业运动员训练的前提下,让市民在非训练时间里体验一下最专业的场地;另一方面也寄望通过更积极的交流,让市民认识二沙和广东体育,传达正能量。

曾是文人雅士聚集之地

尽管如今的主题已是体育所代表的“尚武”,但新中国成立前的这片土地却是文人雅士聚集之地。广州日报邀请了一位重量级人物担任我们“探秘二沙头”的向导——广东省体育局原局长董良田先生,听他触景生情,细数二沙体育训练基地的“甲子风云”。

作为省级体育训练基地,“二沙头”在全国体育界以“美”著称,这首先得益于颐养园旧址的历史文化底蕴。集洋别墅、园林与疗养医院三位一体的颐养园建成于1922年,这里是“远眺云山在望,近观珠水鱼游”的胜地。

如今,已经变身办公楼、招待所、宿舍的10余栋别墅洋房尚存,游客大可以寻幽探秘——最西端的一号楼私人别墅“渔庐”是整个二沙岛的第一座楼房,历史甚至早于颐养园,楼房西侧依然有康有为女弟子、著名书法家肖娴所题“静廼寿”的石匾;当年的“三家村”如今只少了梁培基的“江滨一屋”,“可庐”与“天风楼”犹存,其中,“岭南三杰”之一国画大师高奇峰的故居“天风楼”当年是文人雅士聚首之地,现在还存有关山月题写的牌匾以及“颐养园旧址”文物保护单位标石;绿树成荫、曲径通幽处,你能找到“对竹木鱼禽,悠然自得者,却病法也”的石刻印记。

颐养园变身二沙基地后,迄今承载的60年体育文化底蕴,是新中国体育的重要历史沉淀。那混搭的建筑风格就是最生动的历史照片——既有洋房别墅,也有经典的前苏联风格训练馆,还有“文革”期间建造的被戏称为“大厕所”的体育馆,当然,也少不了21世纪才落成的现代化场馆设施。

最开始,二沙体育训练基地是作为新中国第一座竞技体育专业基地诞生的,为的是备战1956年的墨尔本第16届奥运会。考虑到广州的气候与墨尔本相似,在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关怀下,国家体委最终选址二沙岛,在颐养园旧址的基础上扩建运动场馆而成,于1956年4月竣工。虽然中国代表团最终因政治原因没有参加当年的奥运会,但这里随后成为广东运动队伍的训练基地,从这里走出了众多中国体育的“第一”:第一个世界纪录、第一个世界冠军……陈镜开、容国团、戚烈云、陈肖霞等是开创新中国体育史的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截至2014年,二沙基地已经走出了21位奥运冠军、一百多位世界冠军,这里走出的健儿共打破世界纪录和获世界冠军一千多项次。

新中国体育史上的“地标”

此刻的二沙训练中心正在建造新的跳水馆,工地旁边傲然挺立着一个钢架支持的混凝土跳水台。董老说:“这是文物了。”这就是1956年建成的跳水台,依照匈牙利模式修建,为当时全国最先进的,1米、3米板和3米、5米、7.5米、10米台一应俱全。很多人不会忘记,长春电影制片厂1964年拍摄了经典的彩色体育故事片《女跳水队员》,在片中饰演教练周宾的就是曾8次赢得全国冠军的广东跳水名宿黎振德,他那句著名的台词“周宾不行了,但我要让千万个周宾飞上天”可谓脍炙人口。董老说,这部片子主要在湛江取景,但二沙的这个跳水台及其原来所在的露天跳水池都在片中留下了不少倩影;跳水名宿郑观志等当年是这部片子的“特技演员”,专业的跳水动作都是他们做的。

围绕这个跳水台文物,董老有太多的故事。二沙的室内跳水馆1985年才建成,因此像陈肖霞、李宏平、谭良德等都是从露天跳水池中“跳出来”的。当年由于4月就有全国比赛,因此哪怕3月的水温才十几摄氏度,运动员们也要频频跳下水。当时跳水池没有排水设备,一年下来的淤泥能有半米深,每年中心人员都得“大动干戈”,抬个大型抽水机来干活。

足球人出身的董老始终对足球情有独钟,在二沙头,1956年就建成的一号足球场可谓广东足球发展的见证地。董老回忆,一号足球场可不是谁都能踢的,要“打擂台”,赢球的那一方就在那里守擂,董老他们每每以坚守一号场自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号足球场还用于国家队集训,当年在这里举行的两场国足对阵朝鲜队的友谊赛至今仍为中国足球人津津乐道。要知道,当时的朝鲜队可是在1966年世界杯上历史性淘汰意大利队挺进8强的劲旅。最经典的是,想看比赛的广州球迷当时竟纷纷从珠江两岸游泳“偷渡”登岛观赛。董老说,刚开始的一两个还被抓住了,后来游过来的人越来越多,弄得不得不招呼大队人马来挡驾……随即董老想起,基地建成之初不通陆路,也没有桥,只能以小舟摆渡。过河桥是1965年修建的,直通“珠江第一岛”牌坊,但如今,那座小桥已随着二沙岛的通车而不复存在。

“一草一木总关情。”董老说,重游故地才知道情深如此。当年的3号足球场如今已经成为田径队练标枪的场地,董老指着场边一棵大榕树说:“这在当年还只是一棵小树……”基地的树跟运动员一样,当年董老他们进二沙时种下的小树,现在都已经超越了身旁的老树,仿佛也昭示着中国体育的“更高更快更强”。值得一提的是,基地里除了有陈毅与胡志明在1960年种下的米兰树,还有一棵特别的“玉堂春”,母树已亡,子树种在6号楼门前。董老说,“玉堂春”是皇帝赐给状元、榜眼、探花的树,不开花时长满绿叶,到开花时则红彤彤一片,没有一片叶子。当年他们总以此树激励运动员:“想拿冠军?成绩要突破?靠的是平时的训练与积淀,唯有叶长好了,才可能开出最灿烂的花朵。”

“象牙塔”开门 学生先尝鲜

今年8月8日的全民健身日,首度向普通市民敞开大门后,二沙体育训练中心开始了深入的尝试。9月开学后,击剑、游泳两个项目的场次在周末非训练时间里允许业余俱乐部的教练和学员进入。

在广州市第二少年宫等处设班的华剑汇击剑俱乐部,把启蒙班的孩子们带进了广东击剑的“圣地”——二沙体育训练基地击剑馆,这里是伦敦奥运会冠军雷声、仁川亚运会冠军马剑飞的训练场地。这群刚刚开始接触击剑的孩子们,在训练馆随时可以见到吴汉雄、黄良财这些退役后从事教练工作的名宿。对比少年宫和俱乐部的场地,二沙训练馆设备更充足,墙上“敢于拼、善于战、勇于胜”的标语在孩子们看来既新鲜又“有型”。

黄良财(黄良财击剑比赛视频)

二沙体育训练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马国川向记者介绍,目前开放游泳和击剑场馆都是与业余体育俱乐部、协会合作的,这是二沙头适度向市民开放的第一步尝试。“二沙头的开放可以说是一个探索的方向,是我们响应国家发展体育产业、全民健身事业的号召,改变单一金牌价值观的尝试。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二沙头将全面开放,毕竟这里首先是我省职业运动员的工作单位。而且,在管理上我们还需要探索经验,也要协调培养专业运动员的本职工作和开放场地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马国川说。

“二沙头是广东职业运动员训练的地界,严格封闭管理是必须的。但是同时,我们也不希望这里还是半个多世纪之前与世隔绝的‘西伯利亚’,适当安排一些开放日,让老百姓也来看看这块风水宝地,追溯历史文化,更让青少年体育爱好者得以观摩体会专业运动员的艰苦训练,学习他们的拼搏精神。”马国川说。

事实上,二沙头此前也并不是完全封闭的。近年来二沙基地与国内外大学交流频繁,像华南师范大学的体育专业,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名校的体育部,与二沙的交流并不少。但二者的交流主要是二沙头内的高水平运动员入读高校,而广东本地高校自身并没有建立起培养体育人才的完整体系,要向二沙头输送运动员还是天方夜谭。

二沙头“如何开放”是个大问题,毕竟基地的主要功能是为专业运动员所用,加上场地较小、专业性强,自然不可能与天河体育中心、广州体育馆这些本来就对外开放的场馆采取同样的方式管理。二沙头的一些场馆和设施,因为使用方式极为专业,比如跳水跳台、器械等,在没有专业教练的指导下,普通市民的使用存在危险。

“我们最希望的当然是通过与外界的交流、开放,让人们看到我们的运动员,在艰苦的条件下如何坚持自己的梦想,如何体现出坚韧的毅力和积极向上的形象。”马国川总结说。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