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在苏联高层的委员会选举对斯大林来说无疑是一个尴尬的时刻。在那次不记名投票中,斯大林获得了292张反对票,全场最多,相比之下,当时苏联主要的领导人之一的谢尔盖·米洛诺维奇·基洛夫近获得3张反对票,成为全场最佳。后来,得益于席位增加到71个,斯大林才勉强入选。
为了避免这种尴尬,大会决定将选票销毁,卡冈诺维奇宣布斯大林和基洛夫并列获得3张反对票。如此可见,后列宁时代,斯大林在走上巅峰的道路上遇到实力相当的对手绝非托洛茨基一人,基洛夫也算得上是一大“阻碍”,斯大林应当对其非常戒备。实则恰恰相反,那段历史中被称为“革命战友”的人物不算少,但基洛夫是其中感情最真挚的一个。两人经常谈论工作到很晚,斯大林总是将自己的床铺让给基洛夫,自己睡沙发。
基洛夫于1886年3月27日出生在维亚特卡省乌尔茹姆的一个普通劳动家庭中,1904年加入布尔什维克组织。他在工作早期就展现出了出色的组织能力,1908年被派往伊尔库茨克,当地的革命组织已几乎被警察捣毁,而基洛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其恢复。“十月革命”胜利后,基洛夫被派往高加索地区,负责巩固苏维埃政权。
展开全文
1922年,阿塞拜疆共和国、亚美尼亚共和国和格鲁吉亚共和国联合成立了南高加索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加入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列宁时代末期,苏联高层就未来发展方向展开激烈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基洛夫坚决支持斯大林,对托洛茨基集团展开重重反驳。
1926年,基洛夫成为列宁格勒州委书记,他在任期间,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工业化建设,强行推行农业集体化,拆除了几十座教堂,并且对试图破坏建设或是有类似嫌疑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基洛夫在工人群体之中的威望极高,他经常只身一人深入基层做演讲,整个过程掌声不断,当时的主要领导中,只有他一人敢这么办。基洛夫的一系列举措对列宁格勒的经济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失误,并为后来发生的一件足以被视为苏联历史转折的可怕事件埋下了隐患。
当时,列宁格勒有个叫奥尼德·瓦西里耶维奇·尼科拉耶夫的人,此人身为一名布尔什维克主义者,与其说是一名革命志士,倒不如说是一个借机谋权、好逸恶劳的投机分子。尼科拉耶夫运气着实不错,虽然从小家庭不幸,生活贫困,但之后不但拥有一位踏实能干的妻子,还成立了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
然而,身在政府机关工作的尼科拉耶夫却不知足,总是觉得自己的工作太过辛劳。他以自己身体有恙、需要疗养为由频频更换部门,然而无论什么部门都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当尼科拉耶夫在党史研究所担任党史流动宣传员时,他嫌这个工作太累,提出申请再次更换部门,正巧运输系统向研究所招人,研究所便将名额提供给了尼科拉耶夫。谁知尼科拉耶夫又以身体不好为借口推脱,称自己不该在铁路上出长差。
这下领导们对他真的是忍无可忍,加上基洛夫相关的严厉打击政策,组织不仅将尼科拉耶夫“双开”,还没收了食品供应证。不过随后,组织还是网开一面,恢复了他的党籍,还允许他到工厂工作。谁知事情闹到这一步,尼科拉耶夫臭毛病丝毫没有收敛。他认为让“身体虚弱”的自己进工厂是不公平的,相反,政府应该给他一份清闲的工作,并提供给他最好的疗养待遇。
这样一闹,没人愿意再搭理他,因此,30岁的尼科拉耶夫成为无业游民,他吃着妻子的工资和粮食,整天怨天尤人,慢慢变得极端起来,最终决定报复。他将目标定为该地区的最高领导基洛夫。1934年12月1日16时,尼科拉耶夫蹊跷地混进戒备森严的摩尔尼宫,对毫无戒备地基洛夫开枪,后者抢救无效当场死亡。
斯大林听说自己的好友遇刺身亡后震怒,立刻准备了专列前往列宁格勒。伏罗希洛夫、莫洛托夫等其他领导都来不及反应,也只能匆匆地丢下手头工作跟随前往。斯大林一下火车,就将接站的工作人员一顿臭骂;之后更是亲自提审了尼科拉耶夫,随后出台了一道著名的法令:类似案件必须在10天内结案,凶手必须被判极刑,判刑后必须立刻执行。这道法令后来被称为“恐怖宪章”。
站在咱们如今的视角来看,基洛夫这样一位出色的领导者倒霉地死于一名屌丝极端的报复,然而这件偶然事件却引发了诸多可怕的连锁反应。斯大林认为基洛夫之死是有人蓄谋已久的政治阴谋,随后,苏联历史上那场影响极大的政治运动揭开序幕。也有人相信阴谋论,认为此事并不简单,此案另外一位关键人证,时任基洛夫卫队长的鲍里索夫在面见斯大林的路上死于车祸,蹊跷的是,同车的其他人却没有一人受哪怕一点轻伤。
真相如何,这已经无从查探了,此事不仅让苏联失去了一名优秀的领导者,更是成为苏联历史上的一大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