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听过一段单口相声《三近视》又称《看匾》,相声中三位眼神儿不好的人相约早起去关帝庙,远远的看那块蓝匾金字的“忠义千秋”的匾额,以证明谁的眼神儿最好。这段令人捧腹的相声,不由得让我们关注中国古代建筑中重要的一个部件——匾额。
紫禁城作为古代建筑的集大成者,匾额也是随处可见的。这些匾额有什么用处呢?
其一,意愿表达。例如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匾额中的“和”字,表达的是希望社会和谐、政治稳定。而“养心殿”“养性殿”等,是教导人要修心养性,减少物欲。
展开全文
其二,标识作用。这个作用就相当于建筑的身份证明了,方便出行与寻找。
其三,御园点景,在御花园中,像“绛雪轩”“撷芳亭”之类的富有诗意的名字,为本就五光十色的花园增添了几分诗意。
这些匾额的字又是谁写的呢?
明成祖迁都北京时,宫殿的匾额由多位文臣书写,其中的一位书写者叫朱孔阳。而到了清代,宫殿的匾额由皇帝、大臣题写。
一栋宫殿落成后,最后一道手续就是悬挂匾额。这个匾是怎么挂上去的?
在匾额的两侧牌带背面上,根据匾额的大小,会嵌入数个铁环,用熟铁挺钩连接樑枋或檐檩上的铁环。匾额的下边牌舌可以搭跨在门簪或下层的琉璃瓦上。
紫禁城大多是一殿一匾,而在内廷,挂匾却又有所不同,除了悬挂本殿殿牌,还会悬挂一块体现居住人更多祈愿的木质匾额。如体和殿,就在檐下多悬挂了“翔凤为林”木匾,而储秀宫则悬挂了一块“仁洽道丰”木匾。
匾额被当做替罪羊。
嘉靖三十六年,故宫三大殿被雷电击中起火焚毁,嘉靖皇帝就说这次火灾是奉天殿(今太和殿)匾额题字中的“天”字不好的缘故,底下一帮马屁精大臣也都点头称是,于是雷电“惹的火”,让匾额来认错,重建后的三大殿都改了名字,换了新的匾额。奉天殿(今日的太和殿)改名叫了皇极殿。
匾额还爱玩幽默
以前在天安门南边还有一座城门,在明代叫大明门,清代叫大清门,此门曾是明清两朝的国门象征。辛亥革命后,1912年国民政府想要将大清门改名为中华门,于是就想把这个石质牌匾反过来,刻上新字即可,没想到翻过来一看,上面写了三个字“大明门”——原来清朝人当年就已经这么干过一次了。
匾额虽小,但讲究不小,下次您再去故宫,除了自拍和听故事,不妨抬头看看殿宇上的匾额,不光是种历史的体会,也能看看自己眼神儿如何,能否看清那些“蓝匾金字”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打开下面图片,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了解更有趣的故宫和皇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