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时四通八达的驰道网到如今的高速公路网,从铭刻时代烙印的长安街到昏暗狭长的无人小道,从美誉流传的“六尺巷”到引发争议的“葛宇路”…… 这些错综复杂的大小道路背后,寄托着无数故事和情感。
“世纪大道”似乎是学校里唯一一条提起来大家都知道的路。这个名字的来历已经不可考,但据一些“老天财们”说当这儿还有羊肉串小摊的时候就已经这样叫了。虽说没有正式的路名标注,但一些路名还是约定俗成地固定了下来。那么,学校周边的一些路名、地名都有哪些有趣的来历和故事呢?
1
你所不知道的小海地儿
外地孩子初到财大,总是听到有人介绍学校周边时说:“咱们小海地儿这啊……”那小海地究竟算哪儿呢?
1976年7月天津地震,中北部地区房屋震损严重。1982年完成震损重建任务后,开发建立了“小海地”新区片,泛指珠江道、陵水道和微山路交会处及附近地区。关于小海地的得名,有这几种说法:一是传说中这里古时曾是小片的退海之地。二是因今小海地路附近土地的主人乳名叫“小海”,俗称“小海地儿”。不过正如一句俗话所说“尖山实无山,土城不见城,海地今无海。”小海地儿和海可没什么关系。
读小海地儿这个地名,姐姐您呐,要是拿四平八稳的普通话可读不出什么感觉。要带着点儿天津味儿,加一个儿化音“dièr”,这样说出来才有天津大爷们早上在街边吃锅巴菜的画面感。
2
山岳江河进地名
浯水道夜景
在小海地区片,居住区多以“山”命名,如华山里、微山里、泰山里、云山里、秀峰里等;而路名多以“江”“水”命名,如曲江路、东江道、珠江道、陵水道等。
一条条“江、水”划分一座座“山”,这些地名和自然完美契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人类依恋山川、尊重山川、感恩山川、铭记山川,正因如此,才有了这许多以山水命名的地名。
陵水道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珠江道到外环线,由北向南依次为陵水道、延水道、双水道、三水道、泗水道、浯水道、渌水道、淇水道,皆为东西走向的大道,里面又插有衡水道、天水道等楼群小路,既以谐音一至七体现出数字排序,起到指向作用,又巧妙运用了市县和江河名,增添了路名的意境和品位,堪称系列地名之经典。
双水道
平静而又安详,市井而又生活,是笔者对陵水道,双水道,三水道这三条道路最深的印象。一家又一家的小店,简朴,甚至有些破旧,却承载着一家人的生计,店上点亮的盏盏小灯,似乎也点燃了百姓生活的希望,这些街道几乎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
陵水道上的老板说,在2000年之前许多空房子都租不出去。安静的生活,相互隔离的店家,地理与现代因素赋予了这条小路安静的力量,无论历史的车轮如何转动,它就静静地伫立在那里,承载着岁月与时光。
三水道
而就在与它平行的三水道上,却是另一番景象,街道左右的三水道菜市场和柳林路菜市场为这条路带来了生活的气息,“在这摆摊有严格的限制,我们几乎都是在城管休息,或者晚上下班的时候才摆摊,而这刚好又与人们下班的时间相同。”在采访时,一位贩菜的阿姨这样说道。
街道左右两边堆满了送货的小车,车上或满载水果,或摆着蔬菜。中间路上刚下班的居民一手拿着兜,一手装着菜。左右的叫卖声,谈论价格的天津话,一句两句的嬉笑怒骂发酵在这三水道的上空烹制一种家乡菜的味道,而这道菜却在历史与生活的辨析中成了每个天津人生活中的必备菜。这条道路更是对他们的正常生活保障有着重要的意义。
3
陈塘庄与哪吒闹海
陈塘庄微山路夜景
从小海地出发,向西北方向走大约五公里就到了陈塘庄一带。在天津民间,流传着武将李靖驻守陈塘庄和哪吒在三岔河口“闹海”的故事。
李靖镇守陈塘关,天津恰巧就有陈塘庄;哪吒闹海,天津就是河海相通的地理环境。虽然说“真《三国》,假《封神》,说起《西游》哄死人。”《封神演义》为神话小说,尽管李靖确有其人,但仅用其名或经历的神奇故事,仍是中国传统文化想象的产物。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只要能自圆其说,便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自然流传开来。
4
你知道“五家窑”在哪儿吗
说起天津的玩笑话,那一定要有这句“你是从吴家窑出来的吧!”
吴家窑其名字的由来,可追溯到明永乐年间,有五户人家在此烧窑制砖,渐为村落,称“五家窑”,“五窑”以吴姓居首,后习为今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天津市安定医院(精神病院)坐落到吴家窑,自此成为地标式建筑。后来尽管安定医院迁到了柳林路,“吴家窑”神秘的引申义也仍在天津老百姓中口口相传,并且时不时用这个段子逗一逗外地来的朋友,也算是天津人独有的小幽默。
5
滨江道与哈尔滨?!
滨江道的车流
这里是财大同学们最爱的购物娱乐目的地之一了。滨江道原为法租界,1946年民国政府收复,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旧称滨江县命名。1925-1930年,劝业场等各行各业商店及娱乐声色行业云集于此,奠定了繁华中心的格局,有“东方小巴黎”之称。建国以后,经过整顿,气象一新,成为商业集中、行业齐全、景象繁荣的商业一条街。
6
从租界到商区的小白楼
相传开封道附近曾有一座白色的小洋楼,当时此地尚无正式地名,人们便以这白色小楼为标志,称这地区为小白楼。1860年沦为英租界后,多为外国人在此居住经商。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后,大批俄国人逃来天津,在此落户,成为白俄聚居区。这里设有餐厅、影院、酒吧、舞厅等,成为藏污纳垢的场所。建国后,小白楼得到整顿,日益繁华。
小白楼街景
时至今日,小白楼早已被拆除,原来的街道上盖起了鳞次栉比的大厦。淳朴的天津话,复古的天津音乐厅,摩天大楼和潮流设计,糅合成一种奇妙的混搭。现代生活如同一座宝藏,在这高耸入云的大厦中点缀着珍贵的历史。
天津音乐厅
街道的繁华从上午10点就已开始,人来人往,直到夜晚十点。早晨,马路上机动车与自行车往来穿梭,交织出一副现代生活的画卷。街道上早餐店飘出缕缕炊烟,有左手拿着早餐,右手拿着手机,嘴里还不断咀嚼背着公文包的普通白领;有双手插在口袋,斜背着包不停用手机和别人用英语交流的西装女士;有背着书包用耳机听歌的学生;也有手拉手的情侣交流着一天的工作和生活,微笑中都洋溢着甜蜜;还有背着吉他的流浪艺人......不时走来几位晨练回来的老人配合着远处汉堡豆浆的叫卖声,给这繁华而忙碌的街道又增添了一丝生活的气息。
小白楼商业区
人们熙熙攘攘,来来往往,光影匆匆。准备着一天忙碌的工作。现代生活,像一个巨大的机器,昼夜不停的转动,而作为每一个齿轮的现代人也从未停歇,用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为这条街道的繁荣的延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地名不仅是识别不同地点的符号,还是人与人交往的工具,它可能是一次自然变迁的记录,也可能是一点历史留下的痕迹。
定格在一幅幅画面中平凡市民,他们的百态,他们的生活似乎和那条街道在结合,似乎与那些街道相分离,在这水泥柏油路之间,是历史现代的融合分离,是感性理性的碰撞冲击。这一条条里巷就是我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天津市地名志》,主编孙淑环,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
《天津地名文化》,谭汝为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
《地名趣谈》,高峻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团子的小tip:今天是九月九日重阳节,你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可能不玩微信,但要记得给他们打个电话噢!
实习记者:杨柳青 朱婧哲 陈君婕
实习摄影:王钰淼 邵雪薇 陈培瑄 康雨晴
摄影:董怡然
记者&编辑:武一方
责编:陈珍